今年夏天,“到大理苍山采蘑菇”成为网红项目,吸引大量游客进山寻找、采摘各种野生菌。而部分游客的无序滥采和破坏性行为,正对苍山生态构成威胁。
苍山脚下的林间,过去只传来鸟鸣与风声。如今,每日几个进山入口汇集的人潮,在树下弯腰翻找。收费向导构成隐秘传播的网络——手指划过短视频平台,几十元的“亲近自然体验”种子悄然种下,迅速沉甸甸地长成实际脚步。他们带着并不充足的认知踏入密林深处。
菌子作为山林的解锁密码,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索取。有的游客手持形似开山耙的工具扒地掘土,一层层落叶和土壤被粗暴翻起。一名护山志愿者指着裸露的土地沉默良久:曾经覆盖腐殖土的土地,如今大片暴露在阳光下。“幼弱菌丝一见光就死去,菌魂被扫荡干净,沉寂的土地何日才能再现生机?”翻掘过的菌坑,在苍翠森林里留下星星点点如痂痕的伤疤,无声控诉。
更令人忧心的是舌尖上的毒吻。每当几朵色泽诱人的菌子被轻信采撷,无数舌尖潜伏的死亡阴影便呼之欲出。即便经验丰富的老者也难以完全辨别自然设计的谜题。那些外表平平无奇却藏有剧毒的菌类,与可食用的近亲如同镜像孪生,生物毒素令内脏消损断裂。近期,来自医院的报告攒起了菌类致危的生命数字,本应新鲜上桌的山珍,夺命只需几小时。
这些探索的脚步还在往高处攀登,穿越了林间自然画出的红线。按照分区管理规定,核心区神圣不可侵犯。然而当低处菌子被搜刮殆尽,好奇和欲望便推挤着人群无声涌向苍山丛林深处。
同时,“向导”的模糊身份和专业能力也悄然划开一道监管缺口。挂着培训合格证的自称专家们在林间向游客“科普”辨识菌种,轻率的鉴定和不专业的决策织成一张危险的蛛网。
夜色中,苍山管理局的值班人员即使已在路口增加驻守仍显力薄身单:“每天涨潮般的脚步都有失控的风险。”
菌子是森林的“清道夫”,更是维系生态网的命线,凋零的枯木因菌丝的蚕食分解获得新生。当雨季到来,每次迷途呼救都代表为林间疏忽支付的代价。当采菌的耙子落下时,我们割伤的是苍山的命脉。唯有付以真正呵护之心,苍山才能与我们长久共享这片丰饶与安宁。
万隆优配-炒股配资公司站点门户-股票配资论坛-权威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