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1
答沈子培
老向穷途道更穷,膝痕穿榻槁书丛(1)。堂堂白日人谁在,杳杳高楼世岂通(2)。守死自甘等丘貉,逃虚未暇托冥鸿(3)。行逢宿草何妨哭,留阅兴亡祗两翁(4)。
【笺注】
据《郑孝胥日记》,民国元年二月廿三日(1912年4月10日),沈子培(即沈曾植,详见0012《官学杂诗》之三笺注)寄来七律一首,次日郑作此七律为答,隔日使其子送诗与沈。
此诗描写了自己身在海藏楼的避世之状与心态,表达了自己不与俗世相谐,甘作遗民的态度。
(1)“老向”二句:到老,路走到了尽头,人生的信念更到了尽头!膝盖的痕磨作穿了席榻,枯槁在古书丛中。
“穷途”,路的尽头。唐李白《古风》之五四:“晋风日以頽,穷途方慟哭。”此比喻国势没落衰亡的境地。
“道穷”,坚守的理念将尽。语出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及西狩见麟,(孔子)曰:'吾道穷矣!’”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麟者,太平之兽,圣人之类也。时得而死,此天亦告夫子将殁之證,故云尔。”
“穿榻”,语出《三国志·魏志·管宁传》:“此宁志行所欲必全,不为守高”裴松之注引晋皇甫谧《高士传》:“管宁常坐一木榻,积五十余年,未尝箕股,其榻上当膝处皆穿。”后因以“木榻穿”形容高士不慕荣华,甘于淡泊生活。
“槁”,枯槁。消瘦,憔悴。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魂踰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
首联描写自己的途穷之境,甘守书丛之志。
(2)“堂堂”二句:明亮的白日里,什么人在这里呢?昏暗的高楼中,岂能和这世界相通?
“堂堂”,光耀;明亮。唐方干《送婺州许录事》诗:“之官便是还乡路,白日堂堂著锦衣。”
“杳杳”,昏暗貌。《楚辞·九章·怀沙》:“眴兮杳杳,孔静幽默。”
“高楼”,指郑孝胥之海藏楼。
颔联以两个问句,上承首联下句,描写自己避世高楼之状。
(3)“守死”二句:守志等死,自甘等同于一丘之貉;要逃到清净世界,又无暇像鸿雁高飞远走。
“守死”,坚持到死而不改变。《论语·泰伯》:“篤信好学,守死善道。”
“丘貉”,即一丘貉。同一山丘上的貉。喻同类无所差别。《汉书·杨恽传》:“古与今,如一丘之貉。”颜师古注:“言其同类也。”
“逃虚”,逃避世俗,寻求清静无欲的境界。宋王安石《次韵酬吴彦珍见寄》之二:“白日忆君聊远望,青林嗟我似逃虚。”
“冥鸿”,高飞的鸿雁。语出汉扬雄《法言·问明》:“鸿飞冥冥,弋人何簒焉。”李轨注:“君子潜神重玄之域,世网不能制御之。”
颈联两句,上承首联下句,描写自己避世高楼的心态。
(4)“行逢”二句:行走碰到友人经年的坟墓,何妨大哭一场,留下来阅历兴亡的,只是两个老翁!
“宿草”,隔年的坟上草。《礼记·檀弓上》:“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孔颖达疏:“宿草,陈根也,草经一年则根陈也,朋友相为哭一期,草根陈乃不哭也。”此借指友人坟墓。
尾联抒发自己悲痛友人死难以及自己与沈曾植活下来阅历兴亡的内心折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万隆优配-炒股配资公司站点门户-股票配资论坛-权威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